大一教研组在金玫老师和徐婧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本学期涉及辩论A组8支队伍,B组22支队伍,截止至十二周已完成第一个中文辩题的训练和考核,考虑到第二轮辩论A组整体情况良好,因此A组训练重点在于帮带B组训练,使B组能够在第二轮训练过程中弥补上一轮训练的不足,在训练成效上有所突破。本周,围绕大一教研组辩论训练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关措施总结如下:
成果讨论
A、B组情况说明
首先,就辩论训练的效果而言,通过全新的分组方式,对辩论相对突出的学生(A组)而言能够通过辩论“知音”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升,无论是辩论技巧、辩题的剖析、思维的碰撞都有了“火花”,成效突出且迅速,对辩论热情更是不言而喻。但因为A、B组的起步点不同,所以B组是我们教研组辩论指导的重点,对他们的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异。对于B组的学生,他们相对A组而言辩论热情、口头表达、破题程度、合作配合等都存在很多薄弱之处,组与组、学生与学生之间辩论素养也层次不齐。
就辩论指导中发现的问题而言,主要发现B组通过日常训练指导存在如下问题(反复且突出):立论中缺乏判准,破题不到位对辩题理解不够准确,思维较为固化,陈词和总结没有深入,攻辩和自由辩论环节各说各的,没有围绕陈词展开讨论和交流,双方立场不明确,过分依赖手中的稿件无法自圆其说,经常发生卡段和浪费时间的情况等等。
问题及措施
问题:
针对B组辩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教研组每周都会召开辩论分析及交流研讨会,意在指出问题,头脑风暴,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针对破题不够深入,第一个辩题结束后再开启第二个辩题的时候同样还会发生类似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过于依赖百度,简单地网上百度一下,不作任何思考和研究,经常辩题内容出现错误理解都未能发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研组每一次辩题破提前都会下小组逐个进行破题指导,从“趣味”出发诱发学生讨论,找出判定词,指出关键点,设定评判标准;针对攻辩和自有环节表述脱离开篇陈词的问题,首先我们教研组以鼓励每位学生开口发言为前提,以积极表扬的方式不断对学生表达进行肯定,期间也会时不时进行提醒陈词的关键点,通过“闹钟式”提醒的方法让学生逐渐转向“正轨”,久而久之他们的讨论也会越来越趋向核心内容,等。
总结
截至目前,我们教研组考虑到学生辩论的实际情况,预计本周基本完成第二个中文辩题的训练,下周开始对B组进行逐个考核,期间穿插教研组成员的提问、台账的查阅、A组指导的反馈等环节,全方位的评估训练成效,对不合格的小组再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