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国——红色故事青年说

发布者:人工智能学院发布时间:2023-05-30浏览次数:73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53016:30,人工智能学院功能型团支部于鑫华楼举办“信”中国——红色故事青年说主题团课活动。功能型团支部书记曲乐馨同志及人工智能学院功能型团支部各学生骨干出席本次活动,姚辰烨同志担任主持人。


“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正率领八路军奋勇抗击日寇,战斗紧张激烈,各项军事工作都需作为总司令的他来决策,异常繁忙。一日,朱德与旧识谈话时得知四川老家正逢旱灾,生活艰难。他不由想起自己的两位老母亲。而他忙革命疏于照顾,想尽孝却囊中羞涩,于是朱德就给儿时好友——在滇军时任朱德旅部军需的戴与龄写下了一封“借款信”。

    几十年之后,一名意大利记者问朱德:“您一生最大遗憾是什么?”朱德回答:“最大的遗憾就是,在老母逝世前连一杯水都没倒。”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可无国哪来家?精忠为国又何尝不是忠孝为家!


“不立功不下战场!”

195210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上甘岭战役打响。1019日,战况空前紧张,如不能尽快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一位志愿军战士挺身担负爆破任务,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死死堵住了敌军正密集喷射火舌的枪眼。待遗体被找到时,胸口已被打出了一个蜂窝煤般大的血洞,壮烈捐躯。这位战士,就是英雄黄继光。牺牲前,黄继光请战友代笔给远在祖国的母亲寄去一封家书,他在信里已许下铮铮誓言。


“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

 江竹筠,即小说《红岩》江姐原型。19498月,在重庆渣滓洞监狱,解放军胜利的消息不断传来。隐约预感到国民党军统特务会在失败前进行疯狂大屠杀,丈夫彭咏梧已遇难的江竹筠,此时最担心的就是年幼的儿子彭云。拖着受刑后还未完全康复的右手,她在狱友帮助下,将筷子磨成竹签,蘸着由烂棉絮灰与水调和制成的墨水,在如厕用的毛边纸,艰难写下一封“托孤信”。

 不幸的是,这封信竟成绝笔。次月,江姐英勇就义,年仅29岁。她的遗愿是:盼自己的孩子“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至仁至义,有始有终”

1940年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以105个团的兵力,歼灭日伪军四万五千多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挥笔给日军写了一封信,说的呢,不是战事,而是关于两个日本女孩……战火救孤的佳话浮现……指挥所里,聂荣臻亲自喂孩子吃饭,小女孩也总是拽着他的马裤腿到处跑。1980年初夏,写下这封信后的40年,姐姐美穗子带着家人专程到北京看望聂荣臻,这段传奇经日媒报道,更是感动了无数日本人民。

 

“用实行来教育你”

    1935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战友腿部中弹,养伤期间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面对严刑拷打,她誓死不屈,严守党的秘密,敌人无计可施,最终决定将她杀害示众。193682日,在被日军押往珠河(现为黑龙江尚志市)的火车上,她为儿子留下了这封绝笔遗书。

    她是英雄,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遗书是写给年幼孩子的,更是写给中华民族的。在国破家亡、民族危难之际,一个纤细弱小的女子、一个至死仍不能忘记育儿之责的母亲,用鲜血和生命兑现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人工智能学院功能型团支部书记曲乐馨同志向带来革命先辈信件的同学们表达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以信为载体,探求信件背后的故事。去深刻体会革命前辈们的信仰、信念和信守,向革命前辈学习,争当新时代的好青年,好团员,更好地为同学服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本次红色故事青年说主题团课活动带领我们重温红色历史,回忆峥嵘岁月,带动青年学子勤学勤思,将所学所思应用到实际中去,以学促行、以思促行,不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