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寻趣多游戏,经久不衰谓非遗校园传统非遗文化项目体验活动

发布者:人工智能学院发布时间:2024-04-13浏览次数:16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从南北朝起,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到了隋唐,由于造纸业的发展,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最后到宋代,放风筝也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01活动目的

随着创新之光照亮传统民俗文化的殿堂,大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愈发浓烈。活动纸鸢放飞、蹴鞠竞技、投壶雅趣等非遗文化项目为媒介,旨在引领同学们走进非遗的世界,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舞

我们期望通过此次活动,在同学们心中播撒保护与传承中国非遗文化的种子,孕育深厚的文化基因与素养。我们鼓励同学们亲身动手实践,发挥创新精神,将现代审美与传统艺术相结合,展现出天华学子的艺术风采。

02具体内容

承办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第十一届分团委学生会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第四届分团委学生会

活动参与对象:

全校同学

主要活动内容:

一、体验活动

1、各学院代表队于41516:30月华楼365领取DIY风筝材料,每个学院限领取2DIY风筝材料,自行设计。另设有19DIY风筝材料供全校学生领取,可多人领一套。领取方式:扫描微信群二维码(群二维码附下方)。具体报名领取方式以群内通知为准。

241913:00春日寻趣多游戏,经久不衰谓非遗”校园传统非遗文化项目体验活动正式开始,各学院代表队将制作好的风筝带到操场参加活动。

1)放风筝;

2)漂漆染扇;

3)扎染;

4)草药香囊DIY

二、游戏活动

春日雅趣”团队竞赛

1)近水楼台先得月(投壶)

投壶,这一源远流长自先秦至清末的传统礼仪与宴饮游戏,其源头可追溯至射礼。《礼记·投壶》载:“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文人雅士向来倾心于内心的修养与陶冶,而投壶这一活动,以其从容安详、注重礼节的特点,成为了文人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期望通过组织投壶竞赛,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雅乐投壶”的魅力,更能在游戏中深刻体悟到中国传统儒文化的礼仪之美。

2)蹴鞠场边—春忙(蹴鞠)

蹴鞠,又名“筑球”、“踢圆”等,“鞠”本身最早便是外皮革、内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自汉代历经唐、宋、元以至明清,传承不衰,成为一项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体育运动娱乐项目。蹴鞠不仅是一种体育竞技,更是一项融合了艺术审美情趣和身体锻炼的典范。通过简单而充满乐趣的蹴鞠比拼,领略古人的智慧与才情,同时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身心的舞台。

3)一弓一箭一将心(射锣)

射锣,古时一项重要的娱乐项目,立旗杆于空地之上,上挂一铜锣,以箭射锣,射中则响,参与者用箭射锣心,发声以向上神祈福。锣被广泛应用于戏曲、舞蹈音乐和传统吹打乐当中,而箭射铜锣,取“中之意,中状元,中探花,中举人等,鸣锣开路,铜锣文化,在古时得以体现。

4)千树万树梨花开(飞花令)

常言道:“读唐诗三百首,吟咏自如。”诗词,这一古老的文学形式,早已深深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是创作的挑战,也是品味的享受。2017年的《中国诗词大会》如一缕春风,将飞花令的美妙播撒到每个角落,让我们领略到了“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诗意盎然。我们的游戏降低了飞花令的传统难度。不再局限于单独的诗句,而是以上下句的形式展开竞赛,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传统诗词的韵味。

游戏环节结束后,根据积分排名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分发奖品。

03活动意义

本次"春日寻趣多游戏,经久不衰谓非遗"校园传统非遗文化项目体验活动组织同学们亲手制作风筝,感受非遗的魅力,享受放风筝的乐趣,锻炼同学们的体魄,培养大家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能够锻炼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构建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活力交织的盛宴。

04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