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者:周老师发布时间:2022-01-15浏览次数:149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系统地掌握人工智能专业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技能方法,具备解决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问题技能的基本能力,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能在企事业单位、科研、教育和行政部门从事智能系统、智能数据处理、智能行为决策等方面的开发设计、制造维护、工程应用、决策管理和教育培训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能力,掌握牢固的电子信息与计算机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人工智能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立德树人,遵循“为做人而学习”的校训,在天华学院“专、通、雅”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争取达到“16条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标准”的要求;

2.掌握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机器学习、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

4.掌握智能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5.具有设计、开发、维护、运营、应用智能系统的基本能力;

6.了解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与技术标准、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环保、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

7.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科技文献写作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具备较强的双语表达、人际沟通及阅读国外专业学习资料的能力,熟练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

9.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终生学习能力。

三、主干学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核心课程

  本专业共有9门核心课程,分别设置在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等三种类型的课程中,包括: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神经网络基础、计算机视觉技术与应用、语音信号处理基础、自然语言处理基础、深度学习原理及应用、智能机器人系统基础、物联网技术应用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人工智能实践性教学既包括课堂实验,也包括专业课程实践、专业课程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还包括企业实习实训、课外科技活动、各类学科竞赛、专业技术讲座组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

  1.加强实验课教学,在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教学内容的比例;

  2.加强综合能力训练,安排2个专业课程实践和1个专业课程综合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相关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考级考证,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人工智能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如图1所示。

 

图1 人工智能专业实践教学

六、学制

  本专业的标准学制为4年,有效学习年限为6学年。

七、毕业和授予学位

  1.本专业学生在有效的学习年限内,须完成按教学计划要求的各类课程,达到167学分,并考核合格,方可毕业。

  2.符合《关于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的实施细则》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