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考研抉择,展现思辨魅力——人工智能学院“AI·挑战杯”初赛顺利举行(五)

发布者:人工智能学院发布时间:2024-11-09浏览次数:13


2024117日,“AI·挑战杯”辩论赛在图书馆研讨室继续展开了一场场没有硝烟却激情四溢的精彩角逐。此次赛事以“当代大学生因为就业难而选择考研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为辩题,共有七支参赛队伍,其中包括了班助理团队、学生会团队、22电子工程(中外合作)1班、22通信工程(中外合作)班,评委有张博远、傅张宇、成雨辛、汤仁昊、陈睿瑾、孙之怡。

本次辩论赛还特别邀请到了22电子工程班班导师李晓丰做点评和指导。

在开篇立论环节,B922电子工程(中外合作)1班的正方提出考研是大学生在就业难情境下提升自我竞争力的关键路径。考研能够深化专业知识,让大学生在专业领域更具权威性,为进入高门槛行业做好准备,从而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B1122通信工程(中外合作)班的反方则认为,就业难不应成为盲目考研的理由。部分专业实践经验更为重要,且考研存在不确定性,可能耽误就业时机,毕业后仍面临就业压力,所以并非明智之举。

攻辩环节中,B622通信工程(中外合作)班的正方以就业市场中高学历对应高薪酬和广阔晋升空间为例,质疑反方观点,试图证明考研对就业的积极推动作用。同组反方迅速回应,通过列举一些企业对实践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反驳正方观点,强调实践能力在就业中的核心地位。双方辩手提问切中要害,回答逻辑严密,现场气氛逐渐升温。

自由辩论阶段,现场气氛达到白热化。正方班助理团队强调考研期间培养的综合素质,如研究能力、自律能力等,对未来职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助力。反方学生会团队则以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为依据,指出考研三年后就业市场需求可能改变,而积累工作经验能更快适应社会。双方你来我往,言辞激烈,观众也被带入紧张的氛围中,不断思考双方观点。

总结陈词环节,双方四辩尽显风采。B1022电子工程(中外合作)1班的正方四辩条理清晰地总结了考研在提升学历、增强竞争力、缓冲就业压力等方面的优势,再次强调考研是应对就业难的明智选择。B722通信工程(中外合作)班的反方四辩则强调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理性权衡考研利弊,避免盲目跟风,以免陷入就业与考研两难的困境。

经过六场激烈较量,比赛结果尘埃落定。第一轮比赛,第一研讨室反方(学生会团队)获胜,最佳辩手正方二辩蒋浩颖;第二研讨室反方(B1022电子工程(中外合作)1班)获胜,最佳辩手正方四辩夏菲;第三研讨室正方(B922电子工程(中外合作)1班)获胜,最佳辩手反方三辩赵杰根。第二轮比赛,第一研讨室反方(B1122通信工程(中外合作)班)获胜,最佳辩手正方四辩李雨菲;第三研讨室反方(B722通信工程(中外合作)班)获胜,最佳辩手反方四辩王清扬。第三轮比赛,正方(B622通信工程(中外合作)班)胜出,最佳辩手正方一辩王思翔。

这场辩论赛不仅展现了同学们的思辨才华,更促使大家深入思考就业与考研的关系。它为大学生提供了思想碰撞的平台,让同学们在未来面对就业与深造抉择时,能更加理性、从容,在青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人工智能学院新媒体中心

撰文:陈艺文

摄影:人工智能学院明智辩论队

排版:陈艺文

审核:秦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