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辩未来,论道智能”——人工智能学院第六届“AI·挑战杯”决赛圆满落幕

发布者:人工智能学院发布时间:2024-12-12浏览次数:12

为积极响应学校的教育发展战略,人工智能学院始终秉持“三抓三坚持”的育人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打造广阔的成长平台。2024121111:50,第六届“AI·挑战杯”大学生辩论赛决赛在晖华楼报告厅正式拉开帷幕。

比赛回顾

本次辩论赛有幸邀请到了众多领导和老师莅临现场,他们分别是党总支书记赵科老师、党总支副书记金玫老师、李书祥老师、党总支组织委员兼第三党支部书记陈树平老师、分团委书记徐婧老师、明智辩论队指导老师雷雨轩老师以及辅导员阿迪拉老师。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到来,不仅为比赛增添了权威性,更为辩手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本场比赛由24电子信息工程1班的张培元担任主持人。

决赛赛制分为三个环节:一辩立论2分钟,要求清晰阐述观点;自由辩论每方3分钟,双方交替发言,考验应变能力;四辩结辩2分钟,需总结全场并升华观点。

决赛共进行两场精彩对决,两场比赛的主席是24汽服1班的桂子岳。

第一场比赛在明智辩论队(正方)与学生会代表队(反方)之间展开。正方围绕“机器人持续智能化是福”的观点展开立论,逻辑严谨地阐述了机器人智能化在提升生产力与生活质量、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反方则针对正方观点,在立论环节强调机器人持续智能化可能带来的诸多隐患,如就业结构失衡、伦理道德困境等。进入自由辩论环节,双方辩手思维敏捷,你来我往,正方以详实的数据和创新案例支撑己方观点,反方则凭借犀利的观点剖析和社会现象引用进行有力反驳,双方各展风采。随后的四辩结辩环节,双方四辩总结全场,升华观点,再次明确己方立场。

第二场比赛在学生自治管理中心代表队(正方)与党建中心代表队(反方)之间展开。正方坚定认为机器人持续智能化是福,从科技发展趋势、社会进步需求等方面展开立论。反方则以沉稳的姿态,从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人类价值挑战等角度阐述机器人持续智能化是祸的观点,双方一辩立论均条理清晰、观点鲜明。自由辩论环节,双方辩手言辞犀利,互不相让,正方积极列举机器人在各行业的成功应用实例,反方则深入分析其背后潜在风险,场面紧张激烈,精彩纷呈。四辩结辩时,双方四辩凭借出色的总结能力和感染力,再次强调核心观点,为队伍表现增色不少。

赛后点评

两场比赛结束后,现场播放了两段有关机器人的视频。视频展示了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引发了观众对于机器人发展的深入思考。

接着,赵科书记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对本次辩论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给予高度肯定。赵科书记指出,此次辩题紧扣时代脉搏,机器人持续智能化的趋势已不可阻挡,而这一趋势究竟是福是祸,需要同学们深入思考和探讨。他强调,通过辩论,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辩论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这对于同学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赵科书记还分享了自己参加相关科技会议的见闻,提到学院将紧跟科技发展潮流,积极引进先进的机器人设备,推动机器人技术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为同学们创造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他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学院的发展建设中来,努力提升自己,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经过评委们的公正评判,比赛结果最终揭晓。首先公布了本次“AI·挑战杯”辩论赛的各项个人奖项,获奖名单如下(如图所示),由雷雨轩老师进行颁奖。

明智辩论队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金奖,学生自治管理中心队获得银奖,党建中心队荣获铜奖。党总支书记赵科老师、副书记金玫老师以及副书记李书祥老师分别为获奖队伍颁发了奖牌和证书,对他们的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祝贺。

活动总结

本次“AI·挑战杯”辩论赛不仅是一场语言与思维的盛宴,更是一次学术与智慧的碰撞。通过比赛,同学们对机器人智能化等前沿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综合能力。相信在未来,人工智能学院的学子们将继续在学术和实践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用智慧和勇气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人工智能学院新媒体中心

撰文:陈艺文

摄影:崔翔

排版:陈兆宇

审核:雷雨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