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主办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论坛”在鑫华楼207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智汇未来·赋能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上海多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未来路径。会议由天华学院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周丽婕老师主持,与会嘉宾涵盖了上外贤达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等高校的代表,以及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实训中心、上海亚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上海青软晶睿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的负责人。
开幕式:人工智能的突破与人才培养
论坛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副校长凌旭峰发表了开幕致辞。凌校长从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切入,深刻阐述了其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作用,并强调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是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他详细介绍了天华学院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情况,并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随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李忠唐围绕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及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发言。他详细介绍了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式改革以及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成果,特别提及3D打印室、创新实验室等先进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践环境。李院长还提到,学院通过组织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和比赛,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分享了新校区建设的进展,展望了未来教学环境的进一步提升。
周丽婕老师作为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天华学院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情况。她指出,学院不仅注重理论教学,还特别设立了算力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强大的实践支持。此外,周老师还介绍了人工智能相关的考级考证情况,强调了专业建设对学生就业的重要影响。她表示,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学院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
圆桌讨论:多方共话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多个维度展开了深入探讨。天华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常务副院长吕博首先发言,她重点探讨了考研支持政策与校企合作的模式,强调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上海亚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徐诚从产业角度出发,分享了人工智能训练中的数据标注工作及其重要性。还介绍了人工智能训练师等相关证书的职业发展前景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宝贵建议。
上外贤达学院数据科学学院院长曹奇英则从大数据统计分析的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在管理新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贤达数据科学学院在数学相关专业的发展情况,并分享了对外合作与学生培养的经验。曹院长表示,贤达学院有意向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1 微专业与学科发展
在微专业建设方面,上外贤达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系主任李静介绍了微专业的建设情况,强调了微专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作用。修国众作为人工智能微专业负责人,详细汇报了AI语言智能微专业的建设成果,并分享了学院在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方面的经验。
2 国际视野与哲学思考
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实训中心主任周立冬分享了参加本次论坛的感受,并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上海建桥学院物联网专业主任王磊则从国际视角出发,介绍了建桥学院在人工智能与遥感专业方面的申报方向,为国内高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借鉴。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教师贾勇介绍了学校在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方面的成果,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上海青软晶睿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钟伟瑞从哲学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并分享了如何将产业需求与教学方案相结合的经验。
3 总结与展望
论坛最后,吕博副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回顾了本次论坛的讨论成果,并强调了与其他学校及国家合作的重要性。吕院长表示,天华学院将继续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创新,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工智能人才贡献力量。
4 参观与合影
论坛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天华学院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并合影留念。本次论坛不仅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也为未来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通过多方合作与共同努力,人工智能领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总结与展望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工智能学院新媒体中心
撰文:徐艺伟
拍摄:崔翔
排版:陈兆宇
审核:江海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