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业带动学业和就业——2019互联网+赛前培训

发布者:张焰梦发布时间:2019-05-09浏览次数:265

201958日下午4时,以创业带动学业和就业主题讲座在日阶102举行,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教育科技孵化中心带头人之一——胡国志老师为本次讲座主讲人,工学院党总支书记赵科,天华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常务副主任邱欣寅参加主题宣讲。

   

胡国志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在过去的近20年,胡国志先生先后创业三次,皆取得斐然的成绩,并为社会特别是为高校毕业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及创业机会。胡国志先生与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结缘已逾二十载,在教育产学研如何融合共生方面彼此达成了高度一致,推动了天华幼教支持服务中心和教育科技孵化中心的诞生。作为成功的创业家,胡国志先生认为宏观上应树立以创业培训带动职业发展的基本思想。微观上他根据多年积累的认知和对未来的预判,依托天华学院和培典书院各自资源优势,首创了以“天华专通雅,培典达天下”为使命的一整套教育科技创业孵化机制,简单易上手,模式可复制,资源能共享,极大降低了零零后大学生进入教育科技领域的创业门槛和学习成本。

  

本次胡老师的讲座为2019互联网+大赛做出了很好的赛前培训,带动同学通过创业推动学业和就业。本次演讲共分为“创业经历,核心认知,创业孵化,关于竞争”四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创业经历”中,胡老师以亲身经历指出兴趣的重要性。胡老师以求学经历来告诫大家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胡老师提出同学们应事先有企业家意识和精神,在将来就业时要站在企业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自己就业。胡老师再次举国外学者研究的例子,指出同学们不应为创业而创业,而是基于自己的兴趣。

  

在第二部分“核心认知”的演讲中,胡老师结合“大疆无人机”“QQ”“微信”“阿里巴巴”等创业成功的案例,形象生动地告诉大家做创业产品时切入点不能大而全,相反,产品的切入点要小要窄,产品应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能激发社会潜在的需求,从而产品能规模化,获得利润。

在“创业孵化”部分,胡老师提出,同学们要抛开传统思维,深入思考并以学业为主。以“老师教学”为比喻,提出了硬件、软件、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形式。胡老师指出真正好的创业项目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要有创新性,尽量原创,而且可以被验证;2. 真正好的项目,一定是团队合作的成果。3. 在创业团队中,成员的价值观念要一致,能力要互补,自己要做好自己应做的事,而作为团队创始人要有“牺牲”精神。

胡老师还给出了设计和迭代商业模式参考点,分别为:提出问题、客户群体、解决方案、用户渠道、收入来源、成本结构、关键指标、门槛优势。胡老师以“iphone”和“富士康”为例,指出商业模式相比于盈利模式更强调可持续性,即与创业模式相关的各方能够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是一个动态平衡,所以在商业模式中应先考虑别人的利益。

在最后关于竞争部分,胡老师提到门槛优势,对应的资源及能力,不让自己的作品泯然众人,并结合天华学院自身优势具体阐述了该点。胡老师还提到一个思路,创业项目跨学科并能协同,在组合式创新下会取得不一样的成功。在演讲结束时胡老师还说到,人生也好比赛也好,我们要相信改变的力量,改变自己一切才会改变,改变自己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看世界的态度,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更难。

本次胡老师的主题讲座为同学们在互联网+大赛中的参赛作品提供了相关建议,同学们可以依此改进自己的作品,更对同学们未来的学习生活有深远的影响,种下了一个“以创业带动学业和就业”的种子,为同学们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希望同学们在保证自己学业的前提下,以创业者的标准要求自己,有所想并有所为,为天华学院乃至社会做出一定贡献。

落款格式:工学院(处)供稿撰文\张慧颖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