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新生特辑】2019级新生与专业主任见面会

发布者:张焰梦发布时间:2019-09-16浏览次数:169

20199161230,工学院2019级专业主任见面会在晖华楼报告厅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老师有:工学院院长助理刘伟老师、专业主任朱姗老师、何向武老师、朱龙俊老师、石玲老师,见面会由党总支书记赵科主持。

  

首先,院长助理刘伟老师从学院概况、国际化教育和学院发展三个方面向19级新生介绍了工学院的基本情况。工学院成立于20139月,由原机械工程系,原电子信息系和原计算机系整合而成。工学院的师资队伍强大,在校教师近三年承担众多项目,获奖颇多,学生也积极参加校外比赛,在各大赛事中表现优异。在国际教育方面,工学院采用积极推进国际教育合作的方式,积极与国外的院校合作,探索出了一条实际、高效的中外合作道路,自2018年起与德国手工业行会以双证融通的合作方式开设汽服专业国际课程班;自2019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合作开设电子,通信,网络国际课程合作;同年与法国亚眠ESIEE合作,针对工学院所有专业开设毕业设计、夏令营等中外交流活动。工学院十分强调与国外院校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及学生们的国际视野和有竞争力的专业能力,此举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学院发展方面,工学院始终遵循“为做人而学习”的校训,服从学校发展战略,依据学校发展定位;面向“中国制造”2025战略,瞄准人工智能产业,对接“新工科”建设;注重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以及“工匠精神”的培养,注重推进国际化建设,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接着,朱姗老师向新生们介绍了电子信息和通信工程两个专业。从专业的设置到师资的构成,到如今电信系的发展,无一不在展示着电信系建设的辉煌成果。从教师承担的项目到获得市级校级的荣誉都展现出了电信专业教师在不断进步和充实自身的道路上付出的努力。随后,朱姗老师再从学校的教学条件出发,不仅展示了工学院的10个专业实验室共计1090平方米的科研教学资源环境,还展示了近三年的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竞赛,从而对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认证,进而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此外,朱姗老师还就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考研方向进行分析,从开发、测试、营销和服务行业着手,向大家简述历届就业率高的电信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手机终端,芯片硬件和运营商的工作。而考研的同学有超过30名同学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深造,考研前景十分理想。最后,朱姗老师讲述了专业的学分分配规则以及8门国际合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和最重要的毕业要求、学位授予要求。

  

然后,何向武老师向大家讲述了网络工程和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两个专业的情况。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核心课程、国际课程、语言课程、实践教学到学位授予等方面来讲述网络工程专业的概况,并介绍了通过外教上课、演讲来促进外语的学习的中外合作方式和通过各种实验课教学,加强专业课程理论的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专业课教学方针,专业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资格认证提供帮助。何向武老师还介绍了“3+1+1”的教学方式:达到条件赴英学习,达到相关要求,获得双学位,符合录取条件还可攻读应该赫特福德大学硕士研究生。接着,何向武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计科专业,简述了16条专业培养标准和专业课程建设,着重讲述了职业发展,就业和考研三个方面,并强调计算机二级证书的重要性。在职业发展上,正确的定位可让同学们从事软件工程师,负责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和软件系统的维护,发展方向多元化,薪酬水平可观。就业选择上,毕业生可从事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互联网开发及应用,IT管理,客服及技术支持,市场营销等等对计算机有要求的相关岗位。考研方面,何向武老师也提醒有考研计划的同学们注意考研报名时间和考试科目。

  

随后,由朱龙俊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机械电子专业。朱龙俊老师先向新生介绍了本专业涉及的课程体系及要求,再讲述了各学年的学习目标和学分要求,和集中实践学习的安排,大二进行为期四周的金工实习,大三则为课程设计,大四则进行毕业设计以及和外出参观学习。在本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方面,明华楼一楼的实验室和整栋的鑫华楼,其中与阿里云合作正在建设的智能制造实验室也是未来同学们实践学习的地方。朱龙俊老师还向新生们展示了历届学生们的参赛和获奖情况,鼓励新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竞赛。最后,朱龙俊老师向大家阐述了历届学长学姐毕业后的去向,介绍了学长学姐们从事的行业和企业单位以及考研、参军、报考公务员等选项,为新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见面会最后,石玲老师介绍了普通汽服和中德汽服两个专业,并指出汽服专业重在培养能够在汽车后市场从事技术与管理等服务工作的“懂技术、会动手,善服务,能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做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专业课程突出专业核心应用与技能培养,强调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有机交替,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工学交替,试行“双证制”,对接“双证融通”,在理论教学、技能培训中增加德国汽车服务工程师的职业标准和教学内容,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学校与周边方圆10公里企业进行合作,帮助学生们集中性实践,暑期实习和大四毕业实习。

  

通过上述专业老师们的集中讲解,19级新生对工学院和自己的专业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此我们也希望工学院的全体新生能认真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不负家长和学校的期望,领悟天华“为做人而学习”校训的内在含义,为成为“有学识、有涵养、有价值”的新时代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撰稿:徐媛媛

拍摄:李玮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