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12:00工学院第二党支部于明华楼460召开了“榜样的力量——《榜样4》观后感想交流会”。参与本次会议的有工学院第二支部书记权友良老师,第二支部党员及全体积极分子,本次会议由权友良老师主持。
权老师讲话
首先权友良老师与大家分享了《榜样4》中那位淡泊名利,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的老党员、老英雄张富清同志的优秀事迹。张富清同志用他的奉献和高尚情操诠释了共产党人与群众心连心的优秀品质,用“我是党的干部,哪儿需要,我就到哪儿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充分展示了对党忠诚,永葆党员本色。他勤俭节约,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为了展现作为一名党员的担当,始终坚持要使用最便宜的医疗设施治疗疾病。60多年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奉献家国,用“死我都不怕,苦就更不怕了。”的精神诠释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政治信念。
随后,权友良老师说道,虽然他们面临的环境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但他们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几个人、几件事、几句话,看似平凡,看似简单,却镌刻着闪耀光芒的初心和使命。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
与会人员认真交流
接着,几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观后感想。
薄乃宸同学就黄文秀同志的事迹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观看《榜样4》时,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黄文秀,她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后她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职业,回到了家乡进行扶贫建设。在工作中她以身作则、一丝不苟,致力于发展乡村建设。在遇到大洪水时,她一心只想着相亲们辛苦种植的庄稼,忘却了自己的安全。她与我们的年龄相近,思想上却远远的超越了我们,我们要向她学习,用实际行动向她致敬!”
王丹丹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感悟:“我在观看《榜样4》之时,发现其中提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初心”。初心是一个人出发时的初志、初衷,黄文秀同志是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可以说她的前程似锦,可是她主动申请到偏远地区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立志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她明知大雨可能造就山洪,为了群众的安危她还是毅然选择回去,最后被山洪夺取了宝贵生命,黄文秀同志这种忠于党、真心为民的政治品格非常值得我学习。而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基层党员,我们要牢牢把握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刘泽众同学发表了自己的体会:“《榜样4》里的先进事迹诠释了党的崇高理想,展现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与执着,彰显共产党人心系群众、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这些在平凡岗位上不忘守护初心、积极践行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穷其一生、竭尽所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做奉献的先进代表,是我们每个人看齐学习的榜样。为群众服好务,吃亏是坚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员干部是一线“服务员”,在实际工作中多承担一些任务、多在艰苦岗位上锻炼,表面上看是吃了亏,更多的是对个人才干和处理各种事务能力的锻炼,是夯实干部素质基础的有效途径。吃亏是让自己多等一分钟,群众少跑一次腿的温情等待。吃亏是舍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相信,在我们党的队伍里,不怕吃亏的党员干部越多,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越能汇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助推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张瑀诜同学就李连成同志的事迹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在观看《榜样》后,我印象最深刻是村支书李连成书记,他发挥‘吃亏’精神,带领全村走出一条致富路,他的这种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缺少的精神。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说过‘青年的思想愈被榜样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评定自己的标杆,我们也要带头发挥“榜样”的力量。”
刘伟辰同学如此感悟:“在观看榜样4后,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与一名真正的党员之间的差距,李连成同志因为他身上乐于奉献的精神使得他获得群众的信任,并最终带领群众走向脱贫之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民为这个社会默默贡献,是所有党员的模范榜样,而对比我自己,作为一名积极分子,我也应该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基础上,多去为人民群众做事,不是只是完成任务,而应更加主动为社会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榜样都是源自基层、植根平凡的人,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他们中有科学家、企业家、教授、工匠,也有农民、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他们是这座城市的骄傲,也是这座城市中熟悉的身影。他们身上散发的光芒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愿意,你我皆可做,大家都能学。《榜样4》中同志们的信仰之坚定、对党之忠诚,如一面旗帜、一盏明灯,挺立起“榜样”的精神桅杆,我们要在这面旗帜的带领下,一路向前。
工学院新媒体中心供稿
撰文\单磊
摄影\李伟琛